“春风再美也比不上你的笑”《春风化雨》走进华东师大 大咖对谈同庆第40个教师节
2024年9月5日,时值第40个教师节来临之际,电视剧《春风化雨》剧组走进华东师范大学,与师生齐聚一堂,隆重举办了一场以“春风再美也比不上你的笑”为主题的特别活动,既是对教师节的献礼,更是对乡村教师的致敬。主演佟丽娅、张峻宁、康爱石,编剧饶俊、导演王骏晔与知名纪录片导演、作家周轶君、著名影评人毛尖及在场师生进行了分享和对谈,带来了关于教育与艺术的脑力激荡和深刻思考。
《春风化雨》主创分享创作感悟 开启思想交汇对话
在华东师大大零号湾文化艺术中心,活动由一场精彩的校史短剧《西迁》拉开序幕,重现了大夏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前身)在抗战期间为救国而西迁的历史片段,彰显了百年教育传承的精神力量。随后,华东师范大学党委书记梅兵发表了题为《教师,一个国家的堤坝》的致辞,向所有坚守在教育一线的老师们表达了深切的敬意。
据悉,本次活动上,由教育部教师工作司二级巡视员陈武、上海市教委副主任刘力、华东师范大学党委书记梅兵等多位领导与学生代表共同启动了2025年度“教育筑梦”计划。该计划自2020年启动以来,已成为华东师大助力乡村教育、推动教育公平的重要项目,旨在帮助乡村地区的教育工作者实现梦想,促进乡村教育的发展。
作为本次活动的重头戏,《春风化雨》剧组主创与演员齐聚一堂,与华东师大的师生展开了一场深入的对话。主持人周轶君、毛尖,剧集主演佟丽娅、张峻宁、康爱石以及编剧饶俊、导演王骏晔,围绕乡村教育、艺术创作以及剧集背后的现实意义进行了精彩的对谈讨论。
佟丽娅毫不掩饰对角色的喜爱,称安颜是她演过的“最美好的人物”。安颜的名字源自杜甫的诗句“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寄托了角色的理想与追求。她自幼成长于教师家庭,她将此次出演视为“圆梦之旅”。这一角色让她回忆起学生时代和老师们的点滴相处,特别是“酸菜换肉”的情节,让她感到强烈共鸣。她深觉,安颜其实是诸多平凡的乡村教师的化身,“他们就像一道光,以绵绵之力照亮了许多人”。佟丽娅希望通过安颜的故事,让更多人关注乡村教师的辛勤与坚守,并呼吁全社会对乡村教育给予更多支持。
张峻宁分享了他在《春风化雨》中饰演安颜丈夫卢广斌的挑战与感悟。在剧中,他饰演的卢广斌从乡村走向城市,经历了巨大的内心转变,随后又因机缘回到乡村,担任驻村书记。张峻宁表示,无论戏里还是戏外,驻村书记的日常工作都让他感到震撼。在戏外,他跟随真正的驻村书记挨家挨户走访,细致入微、早出晚归,“饭碗一放就又出门了”,这让他第一次切身体会到易地扶贫搬迁带来的山乡巨变。而在戏中,卢广斌因长期夫妻异地导致婚姻破裂,直到重返乡村,通过驻村书记的日常工作重新审视自己成长的土地。角色的命运与学校、时代的命运紧密交织,唤醒了他心中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康爱石则以自身饰演的符校长为例,阐明“体育老师当校长”在乡村教育中体现的更多是师资力量的匮乏。
现实与艺术的碰撞 理解乡村教育的难度与温度
在对谈中,活动主持人、著名影评人、作家及华东师范大学教授毛尖特别提到中国教育界长期存在的城乡教育差距。她将《春风化雨》称为乡村教育题材中的“开垦性”作品,认为这类影视作品对当下的师范大学生具有极强的激励作用。剧中对安颜及其他角色的刻画非常深刻,角色各自有着鲜明的故事线和逻辑,用高雅与凡俗的辩证法描绘出一幅生动的人物群像。她还指出,该剧不仅以温暖治愈的风格刷新了乡村的视觉感受,更动态展现了乡村振兴进程中基层教育与时俱进的发展与变化。
近年来拍了两季《他乡的童年》的周轶君则结合她的纪录片经验,从全球教育现状出发,谈到“乡村教育紧迫性”这一重要议题。她直言影响教育的因素很多,但最关键的是教师,乡村教师用青春点亮了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像戏里安颜和她的同事们,在乡村那些不被人看见的学校里面,反而真正触及到教育的本质。一个教师传授的,不仅仅是知识和技能,是生命教育,是生命换生命,心换心的教育,这才是有力量的。”周轶君也特别赞扬了《春风化雨》对教育本质的探索,感叹剧中没有滥用“苦难”来博取眼泪,而是通过深刻的共情描绘了角色面对困境的精神,最终带给观众一种价值观的升华。
编剧饶俊和导演王骏晔则从创作角度切入,讲述了《春风化雨》剧本创作背后的故事。编剧饶俊分享了自己创作《春风化雨》的初心——每一段生命旅途中,他总能遇到一位改变其人生轨迹的恩师。师恩难报,唯有书写他们的故事,让“平凡的大多数”走进观众的视野。导演王骏晔则分享了剧组在乡村拍摄中的点滴细节,特别提到了剧中的“小菜园”场景的设计,寓意教师如园丁,四季变化象征教育的无声浸润,富有温度。随着活动的结束,《春风化雨》剧组与现场师生合影留念,气氛温馨而热烈。
电视剧《春风化雨》以深刻的主题、真实的故事和生动的人物群像,向社会展示了教育的力量与希望,弘扬了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教育家精神”。在教师节来临之际,该剧的亮相为广大教育工作者送上了一份真挚的礼物,也激发了更多人对乡村教育及教师群体的关注与思考。正如这部剧传递的信念:教育的春风将化作无数希望的种子,在乡村广袤的土地上生根发芽。
